以血为桥 连接心与心 共同构筑生命的奇迹
——梅岭中学初一(11)班扬州市中心血站研学记
2025-04-30 11:15:49 0 撰稿 初一(11)班 孙灿苒 供稿、图片:初一(11)班 指导老师:李超

 探索血液奥秘  传递爱心精神

4月24日,梅岭中学初一(11)班全体学生在班主任李超老师的带领下,步行至扬州市中心血站参观研学。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互动学习,了解血液知识,感受无偿献血者的奉献精神。

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献血登记区、血液采集室、检验实验室和血液储存库。工作人员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血液从采集到使用的全过程,比如:血液分离、病毒检测等关键环节。听到老师的讲解,同学们连连惊叹:“原来一袋血需要这么多步骤才能用到患者身上!”  

活动中,血站专家还通过趣味问答的形式普及了血液生理知识。“成年人一次献血400毫升会影响健康吗?”“为什么献血能拯救生命?”面对提问,同学们踊跃举手,在互动中纠正了“献血会伤元气”等误区。学生们在参观后纷纷表示:“今天我明白了献血是安全且光荣的,等我满18岁也要加入献血队伍!” 

 带队老师李超介绍,此次实践是梅岭中学行走的课堂——生命教育篇的重要一课,不仅让学生们认识到血液的珍贵,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奉献社会的种子。血站负责人也对同学们的表现点赞:“青少年是无偿献血的未来力量,他们的好奇心和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爱心的延续。”

据悉,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还表示,一定会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们科普、宣传血液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0T4A8514_副本

 

血与爱 你和我

初一(11)班 黄梓淇

血与爱,你和我。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了扬州市中心血站学习参观。医生姐姐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血液的知识,我了解血液是血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组成的……我们还看见一面墙上挂满了爱心献血的热心人士,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微笑。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以血为桥,链接心与心,共同构建生命的奇迹。”

献血不仅是献出血,更是献出了人们内心的善良和人世间的美丽,我们献出的血会是别人眼里的光,我今后也会加入献血队伍就像扬州运河的流水绵绵流长,每朵水花都在谱写生命的乐章。

 

 

献血能救人 让善意汇聚成生命的长河

初一(11)班 陈熙腾

 小时候爷爷总是会去献血,他总说“献血能救人”,那时我一直觉得这只是一句口号,直到今天去中心血站研学,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刚踏进大门,消毒水的气味就扑面而来。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到了血的不同血型的占比以及血的去向,参观了献血的不同采集方式。出了展馆,我意识到这一袋袋的血液,承载的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牵挂与守护。

我曾在新闻里读到,每两秒就有一个人需要输血,但全国无偿献血率仍不足1%。这个数据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对“献血能救人”有了最基本认知,对献血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等我到了18岁,我也要像爷爷一样无偿献血,让这一份份微小的善意汇聚成生命的长河。

 

什么是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捐献?

初一(11)班 马欣妤

今天,我们来到了扬州市中心血站,通过一个下午的参观与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比如:造血干细胞捐献按采集方式的不同分为:骨髓血捐献和外周血干细胞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采用科学方法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份回输至捐献者体内。采集的总量仅占健康人身体含量的1%左右,在捐献完成后造血干细胞能很快再生补足。比如过程简单、供者痛苦少、无麻醉相关危险、操作类似于献成分血,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中华骨髓库一直使用此种采集方式。

 

中国少先队信仰的血液,在流淌,在传承

初一(11)班 吴博文

参观扬州市中心血站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体验。这次研学活动不仅让我对血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无偿献血的意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更懂得珍爱生命。接待老师们为我们讲解了采供血的流程,从血液的采集、检验、储存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而精细。造血干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专业名词我听了后仿佛在与自己身内的细胞共鸣。中心血站内那一张张献完血后充满笑意和善良的脸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看似简单的一次献血,背后却有无数人在付出努力和心血。出门的那一刻,心中那股承载着中国少先队信仰的热血,正激烈地奔涌着、传承着……